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群雄逐鹿,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家。他们出战必胜,攻城必克,屡战屡胜,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时光如大浪淘沙,当我们回望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人们通常会提及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和李牧。然而,细细分析这四位将军的战功,廉颇的地位却时常引发后人的争议——他真的配得上“名将”这一称号吗?
白起曾在伊阙大破韩魏联军,淹没楚军于鄢城,并在长平之战中歼灭赵军数十万;李牧则以步兵克制骑兵著称,成功抵御了秦军虎狼之师的进攻;王翦更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功臣,他先后灭掉韩、魏、赵、楚、燕五国,堪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最大助力。相比之下,廉颇的战绩似乎不够耀眼,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他未能取得胜利,这是他唯一一次指挥大规模战役的记录。
展开剩余84%尽管如此,廉颇依然理应被称为名将。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围绕上党郡展开的决定性较量,也是两国国运的关键战役。当时,赵国经过多年休养生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成为东方六国中实力强劲的霸主,而秦国自秦孝公改革以来,国力日益强盛,尤其在军事和后勤上形成压倒性优势。秦赵两国都派出了数十万大军,秦昭襄王任命王龁为将,赵孝成王则派廉颇坐镇,两军在长平激烈对峙。
公元前260年,长平战役正式打响。秦军先发制人,逼迫廉颇迎战,初战双方损失不大。随后秦军再次发起猛攻,廉颇被迫退却,失去二樟城和光狼城的战略要地,局势开始向秦军倾斜。赵军连续失利,退守丹河一带,廉颇在河畔筑起坚固壁垒,多次击退秦军进攻,损伤敌兵众多。赵王多次下令让廉颇主动出击秦军,但廉颇坚决不从。
廉颇在出征前曾对赵王坦言:“秦军虽勇猛,我们赵国兵力不足,但秦军远道而来,急于速战速决,只要我们坚守阵地,秦军必将疲惫而退。若贸然进攻,只能得以惨胜,激起秦军更大斗志,反而害了赵国。”事实证明,廉颇的判断极为精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军队锐意革新,成为一支精锐虎狼之师,而后勤保障得力,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粮草支援来自富饶的巴蜀及关中平原。相比之下,赵国虽有精锐骑兵,但国力与秦国不可同日而语,且多线作战,难以集中优势兵力。
廉颇敏锐察觉国力差距,采用坚壁清野的守势战略,放弃主动攻势,以守为攻。面对廉颇的防守,秦国将领王龁虽有一定才能,却难以打破赵军防线,只得向秦国请求增援。廉颇坚如磐石的防守让秦王深感忧虑,就连号称战神的白起也未能轻易攻破。赵王亦心存顾虑,最终决定换将,用赵括替代廉颇,而秦王则派白起出征。
结果,赵军在长平惨遭溃败,秦军随后大举进攻邯郸,史上最惨烈的攻城战由此爆发。邯郸之战再次展现了廉颇卓越的防守才能。当时,秦将王陵率领二十万大军围攻邯郸,赵国精锐主力大部分在长平战役中阵亡,只能勉强组织三万残兵防守,甚至连平原君赵胜都将家中仆人和妇女送上城墙。六国诸侯普遍认为赵国必将灭亡,但廉颇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守护了这座要塞。
廉颇实行坚壁清野,所有城外物资要么焚毁要么运入城内,全城严阵以待,多次击退秦军进攻,令秦军损失惨重。王陵曾向秦王请求撤军,但秦王拒绝,并增派援军,试图派白起接替指挥。然而白起直言邯郸难以攻克。经过两年拉锯,赵国联合其他诸侯,里应外合,大败秦军。此役不仅延缓了秦统一天下的步伐,秦王还因此贬黜王陵,甚至赐死白起。邯郸得以保存,数年后仍成为阻挡秦国扩张的重要屏障。
从这场战役来看,廉颇的防守才能超过战国任何名将。他不仅擅长防守,进攻也同样出色。廉颇的成名战是公元前284年的阳晋之战,当时赵国参与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廉颇率军攻城掠地,一举收复阳晋,令赵国声势大振,成为东方霸主,他本人也因此被封为上卿。
此外,廉颇晚年仍宝刀未老,五年后破燕之战更彰显其军事才能。燕国派遣栗腹率五十万大军进攻赵国,意图趁赵国国力衰退时一举取胜。燕王虽被谋臣乐闲劝阻,认为赵国民风刚烈、廉颇虽老但战力不减,不宜轻敌,但仍执意发动战争。赵王重用廉颇,后者巧妙利用地形和敌军的疲惫,诱敌深入,趁机奇袭燕军尾部,大破敌军并斩杀主将栗腹。燕军闻讯溃退,廉颇一路追击,逼近燕都,最终迫使燕王割地求和,廉颇声威大振,诸侯畏惧不敢轻视赵国,廉颇被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
廉颇一生忠于赵国,蔺相如在外交场合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位列上卿,甚至地位高于廉颇。对此,廉颇曾表达不满,认为自己凭借战功登上上卿,蔺相如只会口舌之争却位列高官,若相见必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则避而不见,甚至在巷中调转车辕躲避廉颇。蔺相如的门客不解,蔺相如却说:“唯有我与廉颇和睦,赵国才能安宁。”廉颇听闻后,感佩蔺相如的宽容,主动脱衣负荆,亲自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二人冰释前嫌,将相和睦,形成了赵国坚不可摧的政治军事联盟,令秦国忌惮三分。
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正错误,将相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历史佳话。反观其他历史时期,将相不和如邹忌与田忌、白起与范雎、司马懿与曹爽,往往削弱国家实力。廉颇之所以被尊为名将,正因为他不仅是战场上的勇者,更是政治上的明智者。
晚年廉颇仍心系赵国防务,渴望在边疆轮台尽忠。赵王曾派使者探视其能否复出,廉颇欢欣鼓舞,盛情款待,亲自进食丰盛饭菜,披上铁甲骑马示意自己尚有战斗力。然而,因使者被廉颇政敌郭开贿赂,赵王误听谗言未予重用。名将暮年仍愿效力国家,令人敬佩又感慨万千。
总体来看,廉颇虽然在进攻方面不及白起、李牧和王翦等人,但他是战国时期最坚固的“盾”,防守能力独步天下。他处理将相关系的智慧,以及终生心系赵国的忠诚,使他无愧于“名将”之称。
发布于:天津市免息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