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工位,昏昏欲睡
两眼放空,萎靡不振
上班累吧?
累就来帮我带娃!
不仅能收获软萌小可爱
▽
图源:小云朵🐰
还能精进演技让人生得到升华
▽
展开剩余88%图源:冷宫在逃太子妃
只要你亲自带过娃
就会懂什么才是真正的
.
.
.
活人微死
生无可恋
说句不怕得罪牛马的话:
陪娃,比上班累多了!
图源:牛刘球(养娃日记)
为什么陪小孩会特别累?
有人说,陪孩子是世上最甜蜜的“负担”。
但许多时候,坦率地讲,这个“负担”更多的是沉重而非甜蜜。
你在陪伴孩子时,会产生一种茫然的疲惫,明明没做多少体力活动,却觉得精神彻底耗尽。那么,这种累究竟源自哪里?
其实,并非单纯来自身体,而更深地来自心灵与情绪的无形拉扯。
图源:丁香妈妈
01
陪伴孩子累的第一个原因,是它在本质上,要求成人进入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真实在场”状态。
我们自己习惯了生活的间歇性“脱离”:工作时偶尔可以打酱油一下,开会时也未必全神贯注,就算日常交流中,也总能找到偷懒、走神的机会。
但在陪伴孩子时,这种偷懒的缝隙却骤然被堵死了。
孩子需要我们真正地在场,不仅是身体在场,更要精神也在场。
他们敏锐地察觉父母的心不在焉,并用各种哭闹、吵闹的方式,逼迫我们回到他们面前。
与他人相处,意味着我们无法回避真实的面对自己。这种时刻被“逼着回到现实”的状态,是极其耗费精力的。
图源:《告白夫妇》
02
第二个原因,这种累还来自于情绪的压抑和转化。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父母就要耐心、包容,不能轻易表现出愤怒、烦躁。
孩子闹了,你得忍着;孩子哭了,你得哄着;孩子问了无数次相同的问题,你依旧得保持微笑。
于是,你就像是情绪的搬运工,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却暗潮涌动。而所有这些未表达的真实情绪,一定是要消耗能量的。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描述过一种“虚假自我”的形成:
人们为了赢得爱与认同,不得不隐藏真实情绪、扮演完美角色。
陪伴孩子过程中,很多父母恰恰是戴上了这种面具,一边压抑真实感受,一边扮演“理想父母”,时间长了,这种自我内耗自然使人筋疲力尽。
图源:《毛雪汪》
03
第三个原因,或许更深刻些: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成人不断地和“失控感”较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掌控感:职场有固定的流程,生活有相对明确的计划。但面对孩子时,这种稳定和确定性是没有的。
作为父母每时每刻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上一秒还在安静画画,下一秒可能就突然大哭;刚才还讲道理讲得明白,转瞬间就可能不讲理。
我们越试图掌控,越容易焦虑失望,因为孩子天生就是失控与未知的代表。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有一句著名的话:“人生的痛苦,主要来源于对现实控制的欲望。”
而孩子们的到来,恰恰刺破了这种掌控的幻想。
孩子天然拒绝任何预设的秩序,成人不得不不断调整自己的期待和方式,逐渐放下自己牢牢把控一切的执念,而这种心理博弈,本质上就是能量的极大耗损。
图源:《小舍得》
04
陪伴孩子之所以特别累,还源于它是一件长期看不到回报的事情。
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习惯了短期反馈:完成一个项目,拿到奖金;努力健身,看到体型变化;甚至打一场游戏,也能立刻得到分数。
但陪伴孩子的过程却漫长而微妙,你无法期待每天都有立竿见影的进步或成绩,甚至更多的时候,是不断重复那些枯燥细碎的动作:
陪吃饭、陪睡觉、陪读书、陪做游戏,这种“无意义感”极易令人疲惫。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生活中最真实的事物,往往无法用效率和目标去衡量。”
孩子成长的慢,是生命本质的体现,却与我们自己世界崇尚的“效率”背道而驰。
长期看不到效果的行动,自然容易使人陷入茫然、焦虑与疲倦。
图源:《我妈是超人》
05
最后,还有一种原因:
是我们疲于应对自己内心深处对孩子“过高的期待”。
我们常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期望孩子“比自己更好”,但孩子偏偏不按剧本走。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与特质,而父母每一次陪伴,实际上是不得不和自己内心的那些“理想孩子”进行对照,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孩子的认知。
接受现实的过程本身,是一种心灵的挣扎,也是能量的巨大消耗。
深刻地去看,我们陪伴孩子之所以感到疲惫,根本上不是孩子本身累人,而是因为我们要和自己内心的焦虑、失控、压抑和期待进行不断斗争。
每一位陪伴孩子而精疲力尽的父母,都是在和自己不断地较劲。
我们并非不爱孩子,而是要花极大力气,去与那个一直生活在我们内心的“理想自我”做对抗。
图源:《小舍得》
发布于:北京市免息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