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暑为夏季主气,属“六淫”之一,性质为阳邪、热邪,易耗气伤津,伤人于无形。
中暑(中医称“中暍”)是暑邪侵犯人体、正气不足导致的急性热病。预防中暑,关键在于“未病先防”,通过调养体质、合理饮食与生活作息,提升人体抗暑能力。
中医视角:为何会中暑?
中医认为中暑的核心病机是:
✅ 暑热内侵 → 热盛伤津
✅ 湿邪困脾 → 气机不畅
✅ 正气不足 → 卫外不固
三类体质人群更易中暑:
1. 气虚体质(易疲劳、气短、自汗);
2. 阴虚体质(口干、手足心热、失眠)。
展开剩余74%中医防暑四法:内调外养,固本培元
1. 环境调节:防暑于外
· 避暑降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减少外出,使用竹帘、绿植遮阳降温;
· 通风除湿:早晚开窗对流,避免空调直吹;
· 穿着透气:选择棉麻丝材质,宽松一些的衣服,戴宽檐帽或撑伞遮阳。
2. 情志养生:静心宁神
“暑易入心” —— 夏季对应心,情绪激动易加重内热;
· 午后小憩30分钟(养心阴);
· 听轻音乐、练书法、静坐调息;
· 避免熬夜(伤阴助火)。
3. 运动原则:温和养阳
· 选清晨/傍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散步;
· 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煮水更佳)。
· 忌大汗淋漓(“汗为心之液”,过汗伤心阴)。
食疗防暑:药食同源,清补结合
原则:清热不伤胃,祛湿不耗气,生津不滋腻。
1. 日常代茶饮(每日可饮)
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解毒利湿,健脾补肾;
乌梅冰糖饮:乌梅3颗+冰糖,酸甘化阴,生津止渴;
金菊五花茶:金银花+木棉花+葛花+野菊花+槐花,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清肝明目;
荷叶山楂茶:荷叶+山楂+陈皮,消脂祛湿,开胃化浊;
为了方便饮用,莱泰制药精选金银花、木棉花、葛花、野菊花、槐花、甘草六种优良中药材原料,利用现代科学制药工艺精制成金菊五花茶颗粒。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清肝明目,适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痔血,肝热目赤,风热咽痛,口舌溃烂等病症,效果显著,是四季必备之凉茶,更是夏季祛湿热之佳品,凉而不寒,祛湿而益脾胃,不伤肝肾。
2. 解暑汤粥方
· 绿豆百合粥:
绿豆50g + 百合20g + 粳米100g → 清心润肺,预防暑热烦躁。
忌口食物:
· 燥热类:辣椒、油炸食品;
· 冰镇饮料(损伤脾阳,导致“外热内寒”)。
【温馨提示】中医防暑三字诀
夏季养生重在 “长养” —— 顺应阳气外发之势,清补兼顾。体质虚弱者(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可提前咨询中医师定制调理方(如生脉饮、玉屏风散等),增强抗暑能力。
发布于:北京市免息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