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出炉。
8月2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其中提出,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有力夯实,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明确,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群众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专家分析,意见对新一轮城市发展和地产新模式构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今年3月,“好房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1日,被业界称为“好房子”国家标准的《住宅项目规范》正式施行;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扎实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记者表示,政策层面已经对近期各地好房子实践的一些做法进行全面的正本清源。好房子不是大房子、贵房子,所谓的低密度、大平层充其量只是好房子的一个子类。李宇嘉认为,未来整个市场将从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预计下一步将加速《住宅项目规范》的落地实施,明确保障房、租赁房的好房子标准,老旧小区改造的好房子以及社区建设的方向。
意见还提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李宇嘉表示,过去大拆大建、大包大揽的模式已不适用于现在。转向非大拆大建的更新,改造的方向就应该灵活多样,比如发展租赁、文旅、创业等新产业(300832)、新业态。因此,必须将业主的积极性、千万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李宇嘉建议,在政策的扶持下,由业主作为实施主体,通过社区自治推动共同决策、自筹资金,公开引入开发建设单位,对原有老旧住房进行拆除,并在原土地上按原使用年限和建筑面积(可适当优化)重新建设房屋,最终实现原业主回迁。
“新模式主要调动三大主体的积极性:业主不仅要共同出资,还全程参与改造决策与工程监督,实现‘我的房子我做主’;政府负责政策制定、流程规范与资源协调;引入的建设单位负责具体的开发与施工管理。”李宇嘉说。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意见提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加强系统集成。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城市环境,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对于不同城市规模,意见提出,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李宇嘉认为,意见明确了现代化城市体系的构成。总的来说,就是要提高各类城市的综合承载力、竞争力,促进大中小城市、都市圈协同发展。其中,都市圈的要义就是产业合理分工、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在不同城市错位定位、差异定位的基础上,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超大特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在于经济规模增长,而在于做强做精核心功能,控制规模,疏解非核心功能,并通过都市圈的互联互通,通过产业链合作、非核心功能疏解,实现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对于中小城市和县域,总体上贯彻以人口流入流出形势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记者表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十分清晰,可以概括为12个字——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后续工作将以此为目标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地方层面也有更多利好释放。去年9月,广州率先全面解除限购,深圳同步推出“分区优化”政策,打响了一线城市政策松绑的第一枪。而近日,北京与上海相继跟进,标志着四大一线城市全部步入房地产政策调整新阶段。【此前报道:上海楼市大调整,最新房贷利率确定!有何影响?】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国各地共出台房地产相关政策超370条。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取得了积极成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总量同比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政策“松绑”无疑将在短期内刺激需求释放,尤其针对刚需和改善型购房群体。北京五环外、上海外环外区域有望迎来一波看房与成交小高峰。加之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贷款利率下调等配套政策,购房者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市场情绪或逐步回暖。
从市场上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均有所下降。但也要看到,房地产市场积极因素持续增加,一些城市表现相对稳定。7月,在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整体有所收窄。有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与上月相比持平或上涨,北京、大连、南宁、徐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持平;上海、乌鲁木齐上涨0.3%;宜昌、三亚上涨0.2%;长春、常德上涨0.1%。同时,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改善向土地市场传导,北京、上海等城市土地市场热度回升。
房地产市场预期改善,增强购房者信心。今年以来,多家房企在债务重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场信心得到提振。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在企业资金状况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保交房顺利推进,购房者同样信心大增。业内人士判断,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叠加“金九银十”传统旺季,“止跌回稳”态势有望巩固。
严跃进预计,9月城中村改造相关的地方政策文件会加快出台。轨道交通沿线、高校集中区域、产业集中区域、规模较大的城中村等重点片区项目,将是后续各地持续改造的重点。李宇嘉表示,未来各地将进一步落实好已有的政策,如严格落实《住宅项目规范》、推进现房销售、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为市场注入有效供给。
免息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