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行情回顾:
2025年8月11日-2025年8月15日,上证指数涨1.7%,报3696.77点。创业板指涨8.58%,报2534.22点。深证成指涨4.55%,报11634.67点。医疗器械指数涨1.88%,跑赢上证指数0.19%。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赛诺医疗、济民健康(603222)、博拓生物、麦澜德、透景生命(300642)。
本周机构观点:
**财信证券本周观点**:
投资要点:
神经介入行业市场空间广阔。脑血管病作为神经介入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卒中等急性脑血管病和颅内动脉瘤等慢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给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卒中患病率持续升高,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神经介入技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脑血管病治疗中日益重要,其器械可分为缺血类、通路类和出血类。国内老龄化背景下,脑血管病患病人数上升,推动神经介入耗材市场规模扩大。同时,脑卒中防治推广提高了神经介入手术渗透率,中国神经介入手术量及市场规模步入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8年中国神经介入治疗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432.2亿元人民币,2022-2028年CAGR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6.5%。
集采改变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受益。神经介入行业集采已铺开且覆盖主流产品,促使国内神经介入市场竞争格局改变,头部企业借此契机扩大市场份额。集采前该市场由外资企业主导,国产化率较低,但集采推进加速了部分品类国产替代进程,使国产器械入院流程缩短,在临床中应用和普及加快。头部企业凭借产品质量、品牌效应及市场教育能力等优势,借助集采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如归创通桥、心玮医疗等企业通过集采实现了产品销量增长和业绩提升。
国内神经介入企业发展态势强劲。微创脑科学不仅拥有全面的产线布局和丰富的在研产品,其核心产品更是在市场中广受认可,推动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同时海外业务的拓展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归创通桥凭借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和强大的商业化能力,积极投身于集采,借助集采的契机实现了产品销量和业绩的快速增长,其运营效率的提升也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心玮医疗专注于研发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差异化治疗器械,满足不同临床需求,随着运营效率的提高,公司费用率显著下降,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国际化布局的推进也为其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迈普医学(301033)聚焦神经外科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通过拟收购易介医疗拓展神经介入业务版图,集采的执行加速了其主营产品的市场放量,推动营收稳步增长,止血纱及脑膜胶业务的拓展也为公司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盈利能力稳中有升;赛诺医疗在经历冠脉支架集采影响后,主营业务逐渐恢复增长态势,毛利率的提升和运营效率的优化使其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这些企业在神经介入领域的深耕与创新,不仅体现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神经介入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投资建议:集采有助于国产替代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也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认为未来医疗器械行业有望依托企业技术平台化、AI诊疗拓展、消费医疗延伸突破等实现多维发展,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看好行业高质量发展及长期投资机遇,我们维持医疗器械行业“领先大市”评级。其中,神经介入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尽管面临集采降价等挑战,但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与市场份额的扩大,建议关注行业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企业,如迈普医学、赛诺医疗等。
风险提示:新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等。
**财信证券本周观点**: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12.89%,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14.27%,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2位,分别跑赢医药生物(申万)、沪深300指数1.38、10.74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8月8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34.63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2位,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12.22%,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89.68%、129.94%。
“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召开,关注行业创新主线。7月17日至25日,国家医保局围绕“医保支持创新药械”主题连续召开五场座谈会。会议汇聚医保局多部门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业代表、金融机构及媒体,旨在形成多方合力推动创新药械发展。五场会议系统覆盖关键环节:首场建立临床、经济和社会综合价值评价体系;第二场研究新药首发价格机制;第三场利用医保大数据赋能研发与真实世界研究;第四场优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第五场引导“耐心资本”投资支持。“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政策导向贯穿始终,明确拒绝伪创新和内卷式竞争。这延续了此前多部委在优化创新药械支持政策、构建多元支付体系的举措,标志着从研发立项、价值评估、医保准入到资本支持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加速落地。随着政策推进,行业创新活力将进一步激发,产业升级加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内企业有望长期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未来行业有望依托企业技术平台化、AI诊疗拓展、消费医疗延伸突破等实现多维发展,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看好行业高质量发展及长期投资机遇,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300760)、联影医疗、新产业(300832)、维力医疗(603309)、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DeepSeek等大模型助力医疗效率提升与资源优化,未来AI医疗领域有望持续扩容,建议关注华大基因(300676)、圣湘生物等相关公司;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002223)、可孚医疗(301087)等;集采影响逐步消化,骨科耗材、神经血管介入、电生理行业的国产份额稳步提升,建议关注威高骨科、三友医疗、春立医疗、大博医疗(002901)、迈普医学、惠泰医疗等国内企业。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国际贸易摩擦,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行业新闻摘要:
1:国家医保局发文,医保按病种付费顶层设计出炉,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变革。
2:厦门将调整居民医保参保政策,影响医疗器械市场的政策环境。
3:三部门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维护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4:全球首台相控阵CT在沪落成,标志着医疗器械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国产化进程。
5: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政策调整在即,抗肿瘤药物联用疗法受到关注。
6:医疗器械行业8月报指出,医保支持创新药械,推动行业创新主线。
7:医疗器械行业深度分析表明,神经介入行业迎来大空间与新机遇。
8:官方加强对各类“神医”广告乱象的清理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
9:2025年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发布,显示医疗器械行业新兴方向。
10:集采规则优化,医疗器械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反转,提升行业整体增长潜力。
龙头公司动态:
1、万泰生物(603392):1)万泰生物:使用550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行业涨跌幅:
日期行业与大盘涨幅差值上证涨跌幅2025-07-29-0.59%0.33 25-07-30-0.47%0.17 25-07-310.94%-1.18 25-08-011.47%-0.37 25-08-041.18%0.66 25-08-05-0.87%0.96 25-08-06-1.16%0.45 25-08-071.33%0.16 25-08-081.06%-0.12 25-08-111.36%0.34 25-08-120.51%0.50 25-08-13-0.38%0.48 25-08-14-1.98%-0.46 25-08-150.73%0.83%行业指数估值:
日期市盈率2024-12-3149.932023-12-2951.49行业市值前二十个股涨跌幅:
股票名称近一周涨跌幅近一月涨跌幅近一年涨跌幅迈瑞医疗1.96%9.38%-4.10%联影医疗-2.10%3.18.85%万泰生物-3.00%-7.54%-20.87%新产业6.86%9.22%-3.97%惠泰医疗3.17%1.02".25%鱼跃医疗1.19%3.27%3.72%乐普医疗-0.41.85F.97%华大智造2.61.89r.32%英科医疗0.403.23F.58%大博医疗0.78B.306.88%安图生物1.66.81%4.44%热景生物-6.39.80t8.25%九安医疗1.94%2.98%0.35%奕瑞科技7.89%7.20A.02%健帆生物0.60%5.11%-6.94%南微医学15.879.35g.37%欧普康视0.85".19.90%佰仁医疗-0.48!.64&.33%威高血净0.30%8.95%-19.18%山东药玻1.40%5.74%-0.98%行业相关的ETF有汇添富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159797)、医疗器械ETF(159883)、招商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159898)、华夏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562600)、天弘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159873)、南方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159877)
免息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